阅读历史 |

第223章(1 / 2)

加入书签

菩萨即“菩提萨陲”,菩提-觉悟,萨陲-有情,菩萨乃是觉悟有情。抚子内亲王曾说菩萨有执念,菩萨不只要自度,还要度人——菩萨的特殊之处在于,菩萨在觉悟之后“有情”,菩萨发愿度脱众生,在离开世间之后还要回去,这是所谓的“大乘”。

阐提剑术的“阐提”二字可见《泥洹经》,“一阐提人皆得佛性”。

(3)命运与慈悲

佛子的命里预言说他负有十万杀孽。佛子的母亲为他起名“佛子”,就是希望佛子记住佛性的慈悲心,不要负起杀孽。

但是佛子终于还是拿起了剑,他拿起剑,心里还是有慈悲,因此文案里写“佛心杀身”。“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和菩萨是多情的,因为有多出来对众生的同情,所以顾念众生,佛子有时候也有这样的多情。

《楞严经》:“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佛子拿剑沾血的时候,行为大多具有利他性,怀有慈悲。佛子会为自己斩下的头颅合上眼睛。

(4)人性的

佛子承认自己是凡人,有很人性的一面~

他恨齐连淮,手刃仇人,他不后悔。

他承认自己必定有所偏爱,比如他偏爱奉玄。

不还3

不还。

陛下名叫荀元度,是太宗的亲儿子、高宗的亲弟弟。

陛下姓荀。云平荀氏,陛下的郡望是云平。

陛下的哥哥高宗讳“元倧”。倧是传说中的上古神人,太宗在自己这个儿子出生时,曾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寄予厚望,为他取了很好的名字。可惜他的这个儿子体弱。

太宗曾说:“倧儿仁德”,后来太宗有了自己的孙女崇劭,他抱着小小的崇劭,逗了半天,说:“奇耶,此女大类其伯。”

太宗曾说高宗仁德,曾说孝仁皇太女像高宗。孝仁皇太女的稳重仁厚确实像高宗。高宗和孝仁皇太女都……短寿。

天不假年。

陛下四十岁即位,如今已在位二十九年,成了许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如今已是乾佑八年,乾佑这个年号竟然已经用了八年了,隆正年间已经过去很久了。陛下有时候回忆起以往,会想自己是不是不够仁德……要不然自己怎么活得这么久呢?

隆正十九年,皇太女崇劭去世,淮王崇恺野心毕露,发动宫变。

淮王拥兵围住了陛下的寝宫,淮王抱着陛下的膝盖痛哭。陛下也想哭。其实这天下除了给恺儿,还能给谁呢?

陛下此后不再问政,避居在太极宫深处。

陛下渐渐不再渴望俗世的一切。他是失去了权力的帝王,当一位帝王握有权力时,他要为家国负责,当他失去了权力,他得到了礼佛的自由。释迦牟尼是在放弃王位后才成佛的,皇位和佛心并不相容。

其实个性和皇位也不相容。

如果一个有个性的人成了皇帝,最终不是他把皇位毁了,就是皇位把他毁了——

陛下觉得他的恺儿就是这样太有个性的人。他不知道恺儿像谁,恺儿的心太冷。

不过,既然他连天下都割舍了,子女……子女也就随他们去吧。

陛下去年得了一场重病,病愈后受了菩萨戒,此后他再也没见过自己的子女,他不想见。

太子妃比太子有孝心,太子妃日日向陛下请安,陛下不见子女,有时候会见一见自己的儿媳。其实陛下也并非不想见子女,他只是不想见自己的那几个儿子——他思念自己的小女儿,可是他的小女儿已经被废为庶人了,他见不到。

陛下最近在注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有的是时间,他有的也只是时间。为了消磨漫长的时间,他慢慢揽卷,亲自注解经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

金刚乃是世间最坚牢之物,能破一切法障。般若乃是大智慧。波罗蜜是到彼岸……此经犹如金刚,念诵能破一切烦恼,能得大智慧,使人最终脱离三界苦海,到达极乐彼岸。

陛下又从头念起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佛是平易近人的佛,不显示神通,行为与凡人无二,他要亲自乞食,赤足走在路上,回来后洗去脚上的尘土。

已经要入秋了,太阳还是很大。宫人通传:太子妃在净居殿外给陛下请安。

陛下让人请太子妃进殿。

太子妃给陛下缝了新鞋,将鞋拿给陛下。陛下心想,佛要赤足走路,他有鞋穿。

陛下试了试鞋,说:“好。”

太子妃问陛下:“儿臣扶父皇走一走?”

“嗯,嗯……”陛下没脱下新鞋,对太子妃说:“是该走走了。朕好几天没出过屋子了。满愿,你舅舅给朕送了画,朕每天看着画,在床上卧游画境。画里没有人,只有些闲云野鹤,朕看了心里清净。”

陛下话里有话。

太子妃小心翼翼扶着陛下走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