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7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五岐说:“我姓‘苏我’,不姓苏。”

柏央嗤笑了一声,说:“知道了,苏大人。”

贼军首领为他们两个打了圆场,举杯劝酒,让他们两个不要再起争执。

公卿子弟几乎死尽,城中留下的洛阳旧人不多,没有人提起“第五”这两个字。有惊无险,宴会结束。

此次宴会后,柏央再来找棱伽时,也会和第五岐说几句话,请他吃几朵炸木槿花。大家都被困在洛阳,也算是共患难了。

明夷二年,第五岐埋伏了将近一个月,终于成功杀死了贼军首领,他准备和棱伽趁乱离开洛阳城。柏央送给棱伽十五个壮年家仆,祝棱伽平安回到日本国,对打算离开的第五岐说自己要是去给自己家扫墓,也会给第五家扫扫,他让第五岐记得早点回来,以后亲自去扫墓。棱伽问柏央为什么不出城南下,柏央说全家都在北方,他不愿意独自离开,他胆子也不够大,害怕城外的尸群。

棱伽等人是使臣,被贼军首领派军看守,轻易不能离开使馆,更无法出城。柏央是伪官子弟,身份高贵,可以出入城门。在混乱中,他借着自己的身份掩护棱伽和第五岐离开了洛阳城,在看着他们离开后,转身进城,留在了城里。

明夷二年一别,第五岐没想到再听说“柏央”这个名字时,这个名字已经被写在鬼录上了。

他更没想到,不久之后柏央被人挖了坟,并且……柏央原来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贼人砸死的,他的死另有隐情。长公主和第五岐一同去褚兰郡查看了柏央的尸体,那具躺在棺材里静静腐烂的……死者确实是柏央。

长公主请僧人做了超度法事,让人为尸身整理遗容换上锦衣后,火化了尸身。长公主要求褚兰郡守追查柏央死亡案,查出柏央去世的原委,同时告诉褚兰郡守,一定要记得——柏央没有被砸死,挖坟的人救回了柏央。

第五岐将柏央的骨灰带回了洛阳,葬在了他父亲的坟墓之侧。

第五岐想去北方的岐山,长公主在给了第五岐新身份后,给了他五十个身手最好、多次处理过尸疫的士兵,助他北上——她不仅仅是想帮他,也是想帮自己。第五岐怕人多反而混乱,只从五十个士兵中挑出了二十三个士兵,和他们一同北上。

长公主给第五岐新的身份、精兵,她还会帮第五岐在南方追查乾佑九年曾在李瑰军队任职并且认识第五家的军士,同时留意自己的外甥靖之身边的人,尽量不着痕迹地替换一些人——作为交换,第五岐要为她带回北方的情况。

她问第五岐能不能回来,第五岐说或许能。她问第五岐,这“或许”中有多深的决心——第五岐说,就像他一定要从日本国回到许朝一般深。

在离开日本国之前,第五岐烧掉了自己为奉玄抄写的二百卷经文,他不想再借助经文来传达自己的问候,他希望自己能亲自问候奉玄的安好——如今,他将这个问候推迟到他从北方回来。

北上危险重重,如果第五岐死在北方,那就死了,他也就用不到柏中水这个身份了。他不曾给过自己的好友徒劳的希望,可是他也再也无法亲自问候自己的好友了。

长公主希望第五岐能回来,她希望他能为她带来北方的消息,然后去见一见她那伤心的外甥,问出一句负担着五年光阴的问候。

她那外甥是个好孩子,守卫郢州、处理军务政务、视察诸郡、命人改良床弩防卫外族北人……样样都做得很好。只是,她这个外甥,是个伤心的外甥。

他不该这样。

长公主想要北方的消息。她不能向北方派出太多的人,一旦她的动作太大,她一定会被江表门阀弹劾——江表门阀极力反对北伐,一提这件事,就会说“祸水南引”之类的废话。之前北扬州派出的斥候兵走得不够远,只在泗州行动,带回的消息太少了,长公主需要一个敢于深入北方的义士,带她的人北上,为她带回一张北方的地图,告诉她北方的情况究竟如何:

尸群会不会饿死、重要的郡县附近大概聚集着多少狂尸、北方还有多少百姓、关东和关西是否出现了新的政权、尸疫是否蔓延到了关西、长安变成了什么样……

长公主一直想回到北方,回到长安。她请哥哥从建业最灵的瓦官寺中求了平安符,把平安符缝到了第五岐的衣服里。

贞和三年四月十六,第五岐带人北上。

长公主所知道的泗州南部的状况大致符合实际。到泗北时,两个士兵在夜里失踪了,不知是逃跑了还是去世了。危险在暗中窥视,第五岐等人向西进入亳州,尸群不时出没。

路上有尸群也有活人。第五岐一行人遇到过山匪,他们以虐杀身形矮小的狂尸为乐,劫道路人,向路人求财,最终被跟随路人而来的尸潮吞没;一群带犬大汉的猛犬狂吠,大汉们从狂尸口中救下过路的人,然而并没有安多少好心,他们只把救下的人当成猪狗,救了就捆起来拉去贩卖;好心者有道门高士,每隔十日就结队到城外巡视,救助行人……

亳州的村人不敢继续住在村子里,大都依山保聚,住到了山上,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